歡迎訪問上海舟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咨詢熱線:021-31007180
據央視財經3月22日午間報道,記者通過走訪發現,芯片生產存在原材料緊缺,產能滿負荷的情況。據海關人員介紹,以往企業采購光刻膠的量每次都在100多公斤,近期由于原材料緊缺,企業每次只能買到很少的量。
而在價格方面,由于供應緊張,芯片以及核心原材料也隨之水漲船高。據南京海關工作人員介紹,今年1-2月僅江蘇昆山口岸進口的集成電路就超過了100億元,在數量基本和去年持平的情況下,進口的金額增長了20%,芯片的價格仍然在不斷上漲。
受此影響,3月23日光刻膠概念早盤大幅拉升,掀漲停潮,晶銳股份、江化微、格林達等多股漲停,廣信材料、南大廣電等多股跟漲。

目前,全球十大車規級芯片供應商為英飛凌、恩智浦、瑞薩電子、德州儀器、意法、博世、安森美、羅姆半、東芝、亞德諾,共占據全球份額的80%。由于市場集中度太高,如果出現不可抗力,就會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。日本地震就導致日本瑞薩電子停工,美國大雪導致三星電子、恩智浦和英飛凌等停工,正是這次汽車芯片短缺的主因。
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,年產銷量在2500輛左右,而且突破3000萬輛也只是時間問題。但中國半導體產值占全球的不到5%,芯片進口依賴度甚至超過石油。如此龐大的需求,但關鍵零部件進口占80-90%,外資芯片一旦斷供,國內車企相比歐美日廠商更容易停產,供應鏈安全性幾乎為零。
中國每年在半導體產業上投資高達數百億美元。這些投資不僅包括設備本身,還包括為向下一代晶圓廠轉移所必需的研發和工具開發。此外,全球的“缺芯潮”不僅對晶圓代工廠商的產能造成了挑戰,更對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協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晶圓設計、制造、封裝領域的協同合作缺一不可。而目前來看,“缺芯潮”的解決仍需要更長時間,整體供需缺口短期很難根本性改變。
在如今的市場大環境下,中國企業已經達成共識,要想供應鏈安全,必須自主研發。比亞迪、上汽、蔚來、吉利、北汽、五菱等汽車企業,和華為、百度、小米等科技企業都紛紛參與了造芯。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數位轉型,“缺芯”或將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一種常態,可能會持續一年以上。而在芯片產能不及市場需求的行業背景下,國內的半導體相關企業們無疑也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。
——END——
轉載自【華商韜略】,識風云人物,讀韜略傳奇。